我們都知道,光它本質是一種電磁波,它具有波長和強度兩個特性,不同波長的光呈現不同的顏色,掌握波長和顏色的對應關系,對于我們以后識別光譜是非常有必要的,光的波長是以納米為單位,也就是說十億分之一米。我們先來看下面的電磁波分布圖:
我們需要了解的是,人眼能夠看到的光是有限的,并不是所有的光我們都看得到,那么人眼能夠看到的光我們叫做可見光(visible light),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,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,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nm-700nm之間,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~780nm之間的電磁波,波長不同的電磁波,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,可見光對應的顏色從長到短依次為: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。
紫外線光:200-380nm
紫光:400-435nm
藍光:450-480nm
青光:480-490nm
藍光綠:490-500nm
綠光:500nm-560nm
黃光綠:560-580nm
黃光:580nm-595nm
橙光:595-605nm
紅光:610-730nm
近紅外線紅光:800-1300nm
中紅外線紅光:1600nm-4600nm
最后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物質呈現的顏色,它和光有密切的聯系,當光照射到物質上時,由于物質對于不同波長的光的反射、折射、散射、吸收、透射的程度不同,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。一個彌散地反射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白色的,而一個吸收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黑色的。